初夏访延安
来源: 天长文明网 时间: 2021-06-07

字体大小 [ ] 打印

  革命圣地延安,见过您——在画中;念过您——在心中。在梦中千百次地扑向您,多少岁月,从不倦怠……

  初夏时节,我请假和几位老战友专程赴西北看望原部队的老首长,路经延安,我们便前往这片红色的土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真真切切地圆了一场延安梦。

  在王家坪革命纪念馆,我们碰到一位陕北老人,头扎白羊肚毛巾,一口难懂的延安当地方言,结实的身板透出令人敬慕的刚毅。陪同我们参观的导游小红,和他攀谈起来。知道他已96岁高龄了,是刘志丹带领红军队伍闹革命创建红色根据地时期的儿童团员,后来参加过抗日和解放战争,并在战斗中多次负伤,他当过解放军排长、连长。离休后,老人家还义务为国营农场种菜、放羊,闲了就常来纪念馆转一转,戴着老花镜瞅瞅老照片,回想那伟大的年代,心里就感到欣慰和踏实。

  “您这样的老革命,怎么没进疗养院享清福?”我不禁大声问道。他爽朗一笑,露出残缺而黄黑的门牙,说:“现在日子过得美着咧,穿的吃的啥都不缺,时鲜的瓜果蔬菜要啥有啥,嘿,你们到东郊去瞧瞧那上万亩水稻田就是咱当年劈直延河造的咧。嘿,延安的大米一年一熟,珍珠似的……”说话间流露出无限的自豪。从那深邃闪烁的目光里,我猛然捕捉到了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的光芒。

  在枣园,我们有幸观看了一场当地文化部门为纪念“延安春耕大生产”赶排的喜剧小品演出。编剧、演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通过生动活泼、亦庄亦谐的戏剧手段,赋予观众深刻、高尚的哲理启示和审美情趣。其中一折《唱不够的信天游》,演示一个鳏居老汉被儿子、儿媳接到城里供养,防盗门、三明治、摇滚乐……他接受不了,眷恋着他熟悉的黄土高坡,常唱“信天游”,同楼的人都说这老汉神经有“毛病”。只有对面楼里的一个同他一样境遇的寡妇大娘是知音,于是阳台和后窗对起了“信天游”,仿佛又回到了青年时代,对着对着,两位老人离城返乡“私奔”了。全场座无虚席,笑声如潮。这出小品反映了新时代老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起来后,老年人们也在追求和向往自己所喜爱的生活方式,极具时代特色。

  清凉山,宋代名臣范仲淹镇守延安时曾驻扎于此。殿宇亭阁、洞窟胜景星罗棋布。当年新华社、解放日报社、马列学院、财政总署、人民银行等大批文化金融机关遍布山麓,素有“金山文海”之称。在一排曾是中央银行的旧窑洞前,导游小红告诉我们,她的一位叫赵秀丽的亲戚是皖东人,退休前一直在延安银行部门工作,八十年代还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呢。1958年,赵秀丽响应国家“支援老区建设”的号召,从山清水秀的皖东天长市(原天长县)来到延安时还是个17岁的小姑娘,为了扎根老区,她在当地结婚安了家,她拖儿带女,翻山越岭搞农贷、助农耕,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近年,虽已退休多年的赵秀丽老人,仍闲不住,她定期参加银行组织的党建和业务交流活动,是单位编外的党建辅导员,常常给年轻人将传统故事,关心下一代成长。在延安曾想去看望这位老乡,可惜时间短暂,未能如愿。

  车过杜甫川,依依不舍,回首远望,一轮鲜红的太阳正冉冉升起在宝塔之巅…… (宣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