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红马甲”下乡送秘籍 志愿者田间显身手 
来源: 天长市文明网 时间: 2019-04-11

字体大小 [ ] 打印

  这个季节

  三五朋友聚集在一起

  街头吃龙虾喝啤酒

  这样的场景您熟悉吗

  小龙虾上市啦!

  那么多的小龙虾都是哪里来的呢?

  一起来看看吧!

   “你要特别注意水质好不好,水量足不足。还有,田间开沟很重要,宽度和深度都要恰到好处。”天长市水产技术指导站站长,高级工程师占家智一边仔细观察刚出水的小龙虾,一边认真地叮嘱身边的家庭农场主卞惠德。

  提到这位身穿红马甲的占站长,天长的水产养殖户们都不陌生。他是远近闻名的水产养殖专家。这两年,老占瞄准市场需要,结合天长本地实际,带领基层农技人员,提供全程志愿服务,引导养殖户们推广“稻虾共养”新技术,使不起眼的“小龙虾”成为了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稻虾共养技术是这几年才出现的新生事物。水稻田可以为小龙虾的发育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饵料。而小龙虾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有机肥料。这种绿色种植和养殖的模式可以使小龙虾及水稻的品质都得到可靠保障。今年天长市的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到4.8万亩,比去年增加了2.7万亩,发展形势喜人。

  “天长农民向来就有精耕细作的传统。经过我们的示范引导,许多地方的稻虾共养技术提升很快,小龙虾亩产量达到150斤到200斤左右。算起来,平均一亩地光是龙虾就能收到四五千块。你看,和单纯种水稻比起来,哪头上算呢?”老占乐呵呵地和卞惠德算起了效益账。

  “稻虾共养大有可为。粗略算一下,今年的收益不会差的。除了口感上佳的优质大米,小龙虾苗也很受市场欢迎。” 卞惠德一边介绍一边把刚从田里收起的网往盆里倒,小龙虾们活蹦乱跳地进入了眼帘。别看卞惠德还是个80后的年轻小伙,可已经是拥有1000多亩农田的家庭农场主了。去年,他在农技志愿者的鼓励下,腾出600亩稻田,用于试验稻虾共养生态农业模式。

  发展稻虾共养,卞惠德心里有底。因为身穿红马甲的农技志愿者就是他的“技术保姆”。在稻虾共养的全过程中,占家智会带领志愿团队全程提供田间开沟、病害防治技术服务以及市场种苗提供、成虾收购、饲料供应等方面的最新信息。

  稻虾共养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新探索,是水稻生产、渔业养殖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一地两业、一水两用,高产高效。未来的几年,引导越来越多的天长农民试验稻虾共养技术,让天长的特色小龙虾爬上大江南北的餐桌,这是占家智和卞惠德共同的心愿。对此,他们信心百倍。(李濂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