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全国文明家庭天长“农家女”回家宣讲文明家风
来源: 天长市文明网 时间: 2017-03-08

字体大小 [ ] 打印

  

   201612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作为家庭代表,皖东天长优秀女儿、怀远媳妇马彩娣荣耀赴京参会,并同与会另外299名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马彩娣“出彩”的故事传遍千秋天长,是天长人的骄傲和荣耀!

  

  珍贵的瞬间 幸福的时刻(视频截图)

  

  马彩娣(右一)展示与习近平总书记合影留念照片

  这些天,怀远县常坟文化站站长马彩娣心里一直惦记着:“三八”妇女节快到了,应邀得回一趟娘家滁州天长,为乡亲作一场“弘扬文明家庭”报告会,回味并分享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时所说的话、提的希望;再看看九旬老母,尽尽做女儿的孝心。

  

  马彩娣春节回乡看望90岁的老母亲

  

  马彩娣和娘家人在一起联欢为母亲庆生

  

  马彩娣回乡看望家人和父老乡亲

  扬剧“小凤凰”远嫁他乡

  马彩娣,1963年出生于新街镇前庄,家中姊妹7人,受父母影响,七姐妹不是戏迷,就是戏曲歌舞从业者,马彩娣是其中的佼佼者。

  从小酷爱戏剧的马彩娣,素有扬剧“小凤凰”的美誉。1979年考入天长扬剧团学艺。演什么,像什么;唱什么,红什么,在天长城乡可谓家喻户晓。

  随着剧团演出场次增多,马彩娣的技艺日臻成熟。她唱红了家乡,又唱到南京,到了大上海。1982年底,在上海中国大剧院挂牌演出40场,场场客满。不仅有扬剧老师看演出,还吸引了马金风、茅善玉、徐玉兰等戏曲名家前来观看,且手把手指导。在上海演出三个月,常常是观众掌声不息,久不愿散去,还给她们赠送了“扬剧之花皖地盛开,喜看新芽茁壮成材”的条幅。

  正当马彩娣艺术之花盛开时,一个人的出现让马彩娣的命运和艺术轨迹有了改变,那个人叫王军,因工作需要从滁州京剧团调入。王军出身艺术世家,父亲是京剧科班出身,母亲是花鼓灯民间艺人。后因照顾母亲,王军要求调回家乡怀远工作。

  马彩娣随夫回家省亲,在怀远大河湾第一次接触到花鼓灯那奔放、灵巧、优美、细腻的表演艺术时,如痴如醉,经过一番痛苦选择,她随夫到怀远县常坟镇文化站工作。

  变身花鼓灯技艺传承人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怀远乃鱼米之乡,亦是歌舞之乡。被誉为“东方芭蕾”的中国民间歌舞——花鼓灯,就出自这块人杰地灵之地。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马彩娣的婆婆常丽华赴京演出,以花鼓灯《新媳妇挑塘》里饰演的小兰花惊艳四座,受到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马彩娣来到大河湾后,为了能尽快掌握花鼓灯技艺,她苦练技艺,就连农活或吃饭时,都揣摩花鼓灯的一招一式。和婆婆聊天,还不忘讨教花鼓灯兰花的动作,婆婆示范,马彩娣跟着练。在苦练的同时,还不放过与花鼓灯大师交流学习的机会。笃学修行,不坠门风。就这样,扬剧“小凤凰”把花鼓灯演绎得出神入化,就连花鼓灯老艺人也拍案叫绝。为从传统中创新,马彩娣大胆汲取京剧、扬剧等艺术精华,巧妙地将这些精华融进花鼓灯“兰花舞”,使传统艺术闪出新亮点。

  马彩娣和家人还办起了少儿花鼓灯公益班。受传统思想影响的乡亲们不肯将孩子送来学习,马彩娣和丈夫就挨家上门游说,以真情打动乡邻,孩子逐渐多了起来。

  一分辛劳一分收获

  马彩娣不负众望,她编排的《庆回归》、《鼓乡新苗》等一批花鼓灯歌舞节目,代表县里参加省、市的演出比赛,多次获奖。2013年,由她编排的《淮畔花鼓乐》在安徽省获得“小葵花”金奖;《大河湾的孩子们》不仅荣获 “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金奖,还跃出国门,参加了第七届夏威夷国际青少年艺术节,并从16个国家、地区选派的节目中脱颖而出,夺得金奖;同年7月,又被央视邀请参加了大手牵小手安徽少儿春晚公益中国演出并获金奖。

  去年9月,马彩娣可谓喜事连连,先后两次接到央视的邀请,一是著名女歌手陈明携手花鼓灯班18名留守儿童,共同演绎成名曲《快乐老家》。在当天五个节目中,花鼓灯《快乐老家》以92分的成绩遥遥领先,轻松摘得第一名;二是带领花鼓灯走进央视《星光大道》节目,以留守儿童花鼓灯为开场舞,拉开《星光大道》序幕。

  唯梦情痴三十载,塑梦成真出真彩。“给每一个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做好艺术启蒙,做好精神文明引导”。几十年来,马彩娣一家培育出近万名少儿花鼓灯艺术优秀人才,其中有近400名孩子被省内外文艺团体、学校录用,有近40名孩子因掌握花鼓灯技艺,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团特招入伍,成为军旅的文艺骨干。(天长市文明办 秦骏 马长青 蔚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