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文明家庭”李秀梅家庭:传承文明家风 倾情造福桑梓
来源: 天长文明网 时间: 2023-03-29

字体大小 [ ] 打印

  家位于天长市铜城镇,谈起这个幸福的三口之家,街坊邻居无一不竖起大拇指。作为远近闻名的“尚德之家”,30多年来,全家人亲和友爱、孝亲敬长、敬业奉献、善待邻里,生动诠释了“至善至德至孝”。
  以德育人,文明家风传承百年
  良好的品德来自家风的熏陶,爱人黄宗玉家的“黄氏家训”已传承百年有余。“立规矩,定方圆。勿放纵,正品端。”短短十余字是几代黄氏族人追求良善的缩影。在这个大家庭中,走出了皖东地区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黄让之(黄宗玉叔伯),他于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与瞿秋白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同在一个党小组,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生涯中积劳成疾,于1934年不幸辞世。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早在女儿幼时,夫妻俩就给她一遍遍解读“黄氏家训”,讲述先辈们的光辉事迹,让女儿意识到要端正品德、勤勉求真、孜孜不倦。在生活中,夫妻俩更是以身作则、身先垂范,引导孩子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在校期间,女儿品学兼优,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现就职于上海某大型国企,在平凡的岗位上敬业奉献,赓续好家风,传承好家训。
  尊老爱幼,孝心孝行植根家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全家奉行的至理名言。敬老爱幼是这个家庭的道德基准线,夫妻俩不仅悉心照顾年老父母的生活起居,还坚持赡养照料90岁高龄的祖母。
  为了让老人乐享含饴弄孙之福,夫妻俩经常带老人出门散心,在铜城镇的街头巷尾,时常能看到夫妻俩搀扶老人漫步的身影。为了给予老人更多精神上的抚慰,夫妻俩闲暇时会陪老人聊天,带着老人到公园转一转,晒晒太阳。由于老人年老体衰,所以经常需要夫妻俩带着求医问药,但夫妻俩从不嫌麻烦。经常为老人们洗头、洗衣服、擦拭身体,还为老人做可口的饭菜。在夫妻俩的辛勤照料下,老人得以安享晚年,为家庭子女和周边邻居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举案齐眉,幸福人生相守相伴
  “天下之本在家”。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和谐的夫妻关系不可或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夫妻俩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求大同、存小异。他们勤俭持家,家务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整洁舒适,受到邻里的赞扬。
  黄宗玉是铜城镇农经站站长,1988年因公遭遇车祸,导致肢体二级伤残,即便如此,他仍坚持外出讲课、传递农技知识。作为妻子,支持丈夫的工作,鼓励丈夫挑起单位的重担。2015年土地确权,各项改革任务接踵而至,常年的加班熬夜加上身体的后遗症,医生要求黄宗玉定期休养,但心系工作的他无法做到,于是便不分白天黑夜地陪伴着丈夫,悉心照顾饮食起居,让丈夫最终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夫妻间的深厚感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女儿,让女儿也成长为一名懂得换位思考、懂得感恩敬畏、宽容大度的好青年。
  热心公益,好人精神烛照光明
  热衷公益不仅仅是善行善举,也体现一个人、一个家庭的道德品质和的社会责任感。参加工作30多年来,黄宗玉呕心沥血、敬业奉献,他陆续获得“中国好人”“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和“滁州市道德模范”称号。作为妻子,不仅勤俭持家、呵护家教,还同丈夫一同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投身公益事业。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费尽周折,委托朋友采购价值4000余元的乳胶手套交到负责消杀工作的环卫工人手中。2022年4月初,家乡天长发生疫情后,的女儿女婿购置了500只N95口罩,委托同学送到老家铜城镇联圩村。长塘村薛玉文家庭是黄宗玉一对一帮扶的贫困户,支持丈夫自掏腰包为薛家修了一条笔直通往村道的路、新建了卫生间,耗资近6万元,将这家贫困户从“村中孤岛”中解救出来,黄宗玉手把手指导薛玉文开展畜禽养殖,发展家庭经济,帮他采购禽苗、饲料、拓宽销路。多年来,每年都会从本不宽裕的收入中拿出上万元资金资助困难家庭和贫困学生。女儿成家后,小两口也加入进来,逢年过节便会采购一些生活必需品到贫困家庭走访慰问,同时捐资助学,帮助寒门学子,播撒爱的种子。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家庭不仅有着中国家庭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更体现了积极向上、文明高尚的优良家风。其家庭2020年获评“滁州市文明家庭”。(天长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