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阿炳”老戏新唱 赞美新时代
来源: 天长文明网 时间: 2021-02-19

字体大小 [ ] 打印

  以一曲悠扬激越的《二泉映月》而名扬江南的盲人阿炳,人们可谓记忆深长。在安徽省天长市东部水乡有一位名叫余树人的八旬老人,几十年身伴二胡为水乡人唱戏献艺,人称“水乡阿炳”。

  “国泰民安千家乐,五谷丰登万民欢……”春节期间,每当来人走近老艺人余树人所在的天长市万寿镇汊河村时,远远就能听到悠悠飘来的唱戏声。进入村里文化活动中心,便看到屋里坐着十多位大爷大妈正在聚精会神地听戏,衣着整洁的余树人老人娴熟地拉着二胡,动情地唱着地方扬剧名段《包公断牛案》。

  今年86岁的余树人老汉,古铜色的脸上刻满岁月的痕迹,但身板硬朗,精力充沛。老人读过3年书,9岁时就跟着叔叔余锡荣学唱扬剧。

  “我从小的理想就是渴望长大能进城里的戏班子唱戏,却至今没有上过一天大戏台,终身遗憾啊。”老人说着,心情有些沉重起来。原来,在他13岁时,天降横祸被夺走左眼。从此,他便不愿出门,在家中拉二胡、吹唢呐、弹琴、练唱,《百寿图》《包龙图》《杨门女将》《貂蝉拜月》等等,叔叔教什么,他就学什么。没有人来当“配角”,他就模仿配角,一遍遍地练嗓子、练表情。

  寒来暑往,靠着执着和积累,余树人渐渐掌握了地方戏——扬剧的演唱门道和技巧,吹、拉、弹、唱样样拿得起,生末净丑也都唱得有板有眼,但由于身体残疾的缘故,一直没能进入正规戏班子。18岁时,余树人走上“社会舞台”,召集水乡一带民间艺人,组成扬剧小戏班子,利用农闲丰富乡民们的文化生活,他为邻近及江苏周边的近20多个村子的“小戏班子”当教员。“那时的水乡文化搞得热热闹闹,一点也不比城里的戏班子逊色。”余树人老人津津有味地回忆着往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乡村“小戏班子”销声匿迹。改革开放后,老人重新操起二胡自拉自唱,走乡串户为乡亲们“演”戏添乐。

  老人说,唱扬剧也应当顺应新时代的新潮流、新要求,一些老戏中有不健康或封建迷信的内容,应当删除。于是,余树人通过“改戏”编进了健康向上的时代新词,同时,他还新编了10多个赞美新农村、宣传乡村振兴、崇尚孝道和移风易俗的新段子,深受水乡人的喜爱。“老戏新唱也是咱的擅长,这样既有娱乐作用也有宣传教育意义。”说罢,老人拉起二胡,放开嗓子唱起了他的新戏《王二媳妇孝公婆》……在戏文里,老人唱出了赞美新时代、热爱新生活的心声。 (宣金祥 钱正海)